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。9月23日迎來秋分,作為秋季第四個節氣,秋分的“分”,有兩層含義:一是晝夜平分。秋分當天晝夜等長,過了秋分日,白晝會變短,黑夜會變長。二是寒暑平分。秋分后,氣溫下降會比較明顯,暑氣褪去,涼意日濃。那么吃什么呢?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秋分傳統食物介紹,一起來看看吧。
秋菜
在嶺南地區,秋分節氣,開平倉城鎮謝姓,原來是四邑(今鶴山是武義),村民們都去采摘秋菜。它們大多是嫩綠的,樹很細,大約有棕櫚樹那么長。實際上,它是一種野生莧菜。收集的秋菜,在家里一般都是用魚片熬制而成,稱之為“秋湯”,喝秋湯意味著祈求平安和健康。
大閘蟹
秋分時節正是蟹膏肥,稻花香的季節。大閘蟹每年9-11月秋季吃最好,此時大閘蟹蟹香濃郁,膏紅味美,肉質鮮嫩。雌蟹最好在9月吃,此時雌蟹殼凸黃滿,肉質細嫩。雄蟹最好在10月吃,此時的雄蟹膏脂厚膩,肉豐味美?!扒镲L響,蟹腳癢?!焙兑贿^,秋分一到,一只只油滿膏肥的大閘蟹橫行上桌,掰開紅澄澄的蟹殼,肉白膏黃,蘸著姜醋送進嘴里,如有毛絨小手在撓著舌頭,直把舌苔染得秋黃。
雞蛋
秋分到來時雞蛋很好吃。每年秋分節氣,民間也有“立蛋”的習俗。許多地方在這一天舉行有趣的游戲或比賽。
石榴
秋分至,石榴圓潤,籽粒飽滿。楊萬里說它“水晶為粒玉為漿”,剝開綠底透紅的外皮,抓一把晶瑩剔透的石榴籽咬在嘴里,玉漿豐盈,酸甜的滋味炸裂開來。在人們眼里,石榴“多子多?!?,所以常將它置于新房案頭,給予新婚夫婦最真摯的祝福。
湯圓
秋分時節,一些當地人有吃湯圓的習俗。湯圓主要由糯米等原料制成。其成分往往高糖高熱,有助于補充人體熱能,補益虛虛,調節血液循環,壯陽健脾。農民朋友還需要煮十二三十個湯圓,用細竹叉放在田外的山脊之上,它們被稱為粘雀,以免雀損壞莊稼。
桂花酒
秋分,正是丹桂飄香的節氣,秋分前,勤勞的人家會準備白酒或者黃酒來浸泡桂花,做桂花酒,等到秋分節氣一到就拿出自家釀好的桂花酒來招待客人
芋頭糕
秋分這一天,農民都按習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湯圓,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,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,名日粘雀嘴兒。煮好十多只實心的湯圓,放在盤子里晾著。從竹林里砍來帶葉的竹子,各家的孩童把- -只只湯圓戳在竹竿的頂端,扛到地里,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。希望糯米做的湯圓,能粘住偷食的雀兒的嘴巴,讓它受個教訓,今后不再敢來。
田螺
在廣東很多地方,秋分還有吃田螺的習俗。秋分前后,是田螺空懷的時候,腹內無小螺。因此肉質特別肥美,是食田螺的最佳季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