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氣溫的升高,海南街頭巷尾的茶店和餐館里,價格便宜的鷓鴣茶成為常見的消暑飲品。據了解,鷓鴣茶是海南特產,已有近幾百年的歷史。近年來,海南茶企開始對其進行標準化深加工和品牌化打造,使得鷓鴣茶產品從尋常百姓的茶杯“飛入”博鰲亞洲論壇年會,身價已經上漲到幾百元一盒。
“農產品的本質是口腔經濟,如何滿足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口腔感知,是我們企業家比農民更應先思考的問題?!比涨?,在海南萬寧市農業品牌推進座談會上,尚南堂海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郗志強坦言,經過前期的市場調研發現,雖然海南人世代飲用鷓鴣茶,但讓更多游客真正喜歡上鷓鴣茶獨特的口感并不容易。
從2014年開始,為了測試出符合更多消費者喜歡的味道,郗志強將鷓鴣茶和檸檬、羅漢果、枸杞等進行結合并測試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2016年,他將鷓鴣茶和小青柑結合,經歷28次嘗試配比,終于在產品口感度好、耐泡度佳等方面獲得認可。
產品品質升級了,要想從“舌尖”上滿足消費者的口感需求,還需要從田間抓標準化生產,實現加工環節的標準化。
“我們從采摘、加工、運營、銷售已經開始引進標準化,目前正在嘗試栽培標準化?!臂緩娬f。相關資料顯示,鷓鴣茶以野生茶為主,目前海南種植鷓鴣茶的面積為1萬畝~2萬畝,種植規模小,原材料不足,成為目前制約鷓鴣茶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。
2000年左右,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對鷓鴣茶進行集約化栽培,畝產從原來的400斤/畝提高至如今的1200斤/畝左右。2018年,海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《鷓鴣茶》發布,意味著鷓鴣茶產品有了食品“身份”證明。
“鷓鴣茶產業可以填補特色茶市場的空白,是茶葉市場的藍海,產業前景樂觀?!敝袊鵁釒мr業科學院香飲所副所長、研究員譚樂和說。
譚樂和表示,海南有不少特色農產品,但是打響品牌的并不多。鷓鴣茶給海南農產品的啟示是,打造更好的農產品要從消費者“舌尖”開始思考,產品要賣給誰?拿到哪里賣?有沒有競爭的品類?從而倒逼田間地頭到加工的每個環節實現標準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