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提升大豆供給 今年增種1000多萬畝
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飼料蛋白來源,農業農村部表示,為提升大豆供給水平,我國今年啟動實施大豆振興計劃,目前開局良好。
按照大豆振興計劃,我國將立足資源稟賦和生產實際,充分發揮國產優質高蛋白大豆優勢,保持國產大豆一定的自給水平,推動形成與進口大豆錯位競爭、相互補充的格局。同時,實行玉米大豆輪作,發揮大豆養地肥田作用。
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,振興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.4億畝,平均畝產達到135公斤,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、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。
為推動大豆振興計劃有序進行,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實施東北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,調動農民種豆積極性;同時,擴大耕地輪作試點規模,支持主產區實行玉米與大豆合理輪作;此外,還加大大豆制種大縣獎勵,資金規模達到8000萬元。
總的看,大豆振興計劃開局良好。潘文博表示,從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情況看,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面積都有所增加,特別是東北地區春播大豆面積增加較多,預計今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超過1.3億畝,比上年增加1000多萬畝。
秋糧豐收將面臨災害挑戰 草地貪夜蛾防控形勢依然嚴峻
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廣德福介紹,今年秋糧開局不錯,但決定秋糧豐欠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,主要是面臨災害的挑戰。
受厄爾尼諾影響,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,降水呈“南多北少”分布,極端天氣偏多。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稱,東北地區前期降雨較多,后期干旱的幾率增大。
此外,從目前病蟲情監測情況看,稻飛虱、粘蟲、稻瘟病等病蟲偏重發生幾率大于常年,特別是草地貪夜蛾,是今年首次入侵我國的遷飛性害蟲,主要危害玉米,對糧食生產構成新的威脅。目前草地貪夜蛾已在19個省份的1000多個縣發現,發生面積約500萬畝。主要在南方地區,呈點片狀發生,有向北擴展的態勢,由于前期防控及時有力,目前擴散速度有所放緩。
據專家分析,7-8月是西南季風最強的季節,也是草地貪夜蛾隨季風向北遷徙的關鍵季節,黃淮海地區玉米將進入生長旺季,防控形勢依然嚴峻。農業農村部已制定下發了《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》,啟動了應急防治用藥機制,公布了25種防治用藥名錄,會同財政部緊急下撥了5億元防控資金,指導支持各地有力有效開展防控工作。